味道是思鄉的重量

旅行8個月了。老實說,很想家。

在交通發達的年代,旅行離家的距離好像沒有太大所謂,不過就是坐2個小時飛機和13小時飛機的分別;倒是離家的時間長度,無法透過科技去補足。對上一次離開家最長的時間,也大概是8個月,那是2015年在墨西哥交流一個學期,然後自己去了阿根廷和智利旅行了個多月。這次踏進8個月,人剛好在墨西哥,好像是拐了一個7年的大圈。

思鄉一部份源於食物,該部份卻溢出食物本身。當年第一次的長旅行,起初並不非常思鄉,直至旅程的尾段獨自留在Buenos Aires。當年在Av. Córdoba夾Gascón的街角長期修路,在爛路之中有一間中餐館,老闆一家是正宗的廣東人。我用廣東話點了一個梅菜扣肉飯,配上美蓮達之類的橙味汽水。阿根廷不愧為肉類大國(雖然好像是牛肉比較有名),那條肉肥瘦均稱相夾,數了一數,果真是五層!脂肪燉得化開,肉亦不老不硬,梅菜和肉香相得益彰,想必是以文火慢燉了好些時間,簡直是美妙絕倫。肉還沒吞,老闆便問食物對不對口味,當刻百般滋味,差點流出幾滴男兒淚。

從那次計起,原來我也去過不少地方了,好像是頭一次有香港朋友特地來跟我玩。他們到步前,我只求為我帶來正宗的韓國即食麵(最好不是辛辣麵,因為之前在美國旅行偶爾能買到)。想起能在異地煮出彈牙的麵條,加上餐肉和煎蛋,下兩滴麻油,光是想一想,連神仙也站不穩。

墨西哥的亞洲麵極貴,連廢物級數的康師傅,5個裝也要賣150-200 Pesos,換算即是一個麵要大概15港幣,連Indomie都要10港幣左右。至於午餐肉則是幾乎絕跡,實情是全墨西哥幾乎沒有罐頭肉類,如果當天做了感動蒼天的善事,大概一個月後你就有機會在超市找到一罐Spam。中國午餐肉如梅林,大可到中國超市尋訪,然而一般也要100-130 Pesos,即是40-50港幣。非洲豬瘟後,要帶上中國出產的豬肉產品到處旅行更是困難,也不好意思要朋友冒險帶過來。

沒有朋友接濟的日子,只能上館子。墨西哥唐餐館大多由台山人所辦,其次則是開平人。食物固然能稍治思鄉,最爽快的卻是用廣東話下單,雖然只能期待台山口音的回應。這是一種扭曲的思鄉嗎?管不了,這已是我能找到最接近家的地方了。

拉丁美洲的中餐館,反正就是中式材料欠奉、味道不帶驚喜(正常就很感恩了),所以我多數等到餓翻,一口氣去任食,起碼能多吃條(味精)清菜。越是小的城(台山人喜歡說「埠」)或鄉郊之地,墨西哥人在中餐Buffet總是大口大口的吃肉,與我吃菜的模樣相映成趣。曾有一次心底裡嘲笑墨西哥「唔識食」,開口問餐館何以有此分別,老闆娘說是因為窮人無法經常吃到肉,難得任食當然不客氣了。



Previous
Previous

Real De Catorce(一):過份魔幻 過份寫實

Next
Next

不可預料的貓毛敏感